A
丰富的感受、感情、感思,是一种能获得自我存在感的方式,
因为感受、感思是我的东西,“我的东西”存在,那么“我”也就必然存在。
对情绪和情感的依赖,基本上是源于对自我存在感的依赖。
但从“存在”上讲,某个存在的事物,必然以其本质,即规律,作为其存在的原由。
那么,自己创造(规定)自我的规律,
能更深刻地让自我取得“存在”,也就必然会获取“存在感”。
而所谓自我的规律,基本上就是自律。
B
感情基本上是一种必须要解决的东西,在其被解释和处理清楚之前,它绝不会被忘记。
而感情的内容,基本上都是关于其他个体或团体的,因为感情是社会物种的基本属性。
对于动物的感情,也从属于这种社会动物的共通本性。
对于自然的感情,虽然没有这种形式,但自然给人的,更多其实是对社会的一种情感补充。
社会总是展现着矛盾、琐碎、杂乱且焦躁。自然展现的总是和谐、整体、清晰且平静。
(人基本上是一种动物,而动物是不该脱离自然界的,这是一个极其简单的道理,但是。)
C
感情的内容,基本上是人和人的关系,人和人产生的关系本身,就是社会了。
而人和人的思维、精神层面的关系既是意识形态,当然意识形态的范围不同:
家庭内成员的关系,基本上是家庭氛围(家庭意识形态);
公司内员工的关系,基本上是公司文化(公司意识形态);
地方内同乡的关系,基本上是同乡意识(地方意识形态);
国家内人民的关系,组成国家意识形态;
世界内人类的关系,组成人类意识形态。
总体上讲,感情的内容也就清晰了:
感情就是以伦理、道德、生产关系、政治、法律、科学等等认知为其内容。
而也正是这些内容,组成了人类的整个精神生活,即整个人类的意识形态。
意识形态=上层建筑=价值体系=价值观=价值=目的。
而这些内容全是精神性质的,并且全都能被表达为语言和文字的形式,即概念的形式。
而关于概念的东西,关于精神或思维,全都可算作是知识或认知。
即价值和价值观也会表现为一种认知。则感情根本上以认知为内容。
而感情作为精神范畴,同精神一样,追求的是知识。
关于自然的知识,我们叫做科学。
关于精神的知识,我们叫做真理。
但科学和真理基本上是一个意思。
则,人的一切感情追求根本上是对于真理的追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