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性者,本既智慧自由皆具。
不知智慧自由与生俱来,乃是自贱。
百态差异非因智慧高低,自由多少。
而在于经验与认知之差异,
勤时而精进,经验、认知皆可获。
言智慧自由难得,则智慧稀,稀则贵。
相争之起,攀比之累。
佐以妒念,万魔生发。
名缰利锁,浮世之恒。
此大伪之下,真理无存,理性为之所失,
精神之满足,只可托于五色安慰,纵于情绪,
因情者绪者,妙于恒无恒,无恒即无理。
幸者亦无恒,无恒则必复归忡绪,必失其幸。
此谓之患得患失、穷奢极欲。
自见人性,则安。无争名利,则宁。
法从自然人性,即已上善,大静方至,众妙之门。
不判驳同类高低,故无可自贱,无自贱则谓之自信。
自信则无所可争,无争即无嗔烈情志,无刀剑机巧。
方可至山外无山,人外无人之境。修性之极不过如此。
上善者,少私寡欲,勤行静思,朴素纯常,平凡其事(侍)。
名利之争可消,人伦之福乃至。